市人大代表林詩紅:建議推動建設“蒙學養正國學堂”
摘要:4月13日,青島市人大代表、嶗山區第三中學省特級教師、正高級教師林詩紅在接受青報教育在線采訪時表示,今年兩會她帶來的是關于推動建設“蒙學養正國學堂”的建議。
青報教育在線訊 4月13日,青島市人大代表、嶗山區第三中學省特級教師、正高級教師林詩紅在接受青報教育在線采訪時表示,今年兩會她帶來的是關于推動建設“蒙學養正國學堂”的建議。
林詩紅說,隨著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,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也日益頻繁,不少中國學生走出國門求學深造后,不愿意回國發展,究其主要原因,無外乎是對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強,民族自信心不足。同時,部分21世紀的青少年還缺少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自律精神,若能從幼兒時期就給以正確的引導和文化熏陶,勢必會助力他們一生的健康發展。
林詩紅特別認同《周易·蒙卦》中的“蒙以養正,圣功也”這一觀點。在她看來,古人把幼兒教育稱作“蒙學”,教育慎始開始的方式,決定人生未來方向,傳承傳統文化經典是最好的養正教育。“圣功也”,當下看“圣功”雖有些夸大之意,但經典教育對于當下幼兒教育的影響與意義仍然重大。
“但據不完全統計,青島地區幼兒國學類教育場所不過二三十家,遠遠不能滿足島城幼兒國學啟蒙的需求。”對此,林詩紅帶來了五項具體建議。一是以社區為單位,借助黨群服務中心的凝聚力,以線上或線下的方式,定期開展“蒙學養正”國學經典傳承意義的宣傳活動和公益課堂。
二是由社區牽頭組織,與有經驗的國學經典傳承單位或個人開展合作,共同制定幼兒經典教育方案,推進建立社區蒙學養正國學堂,并將此納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。
三是由社區出面,招募有一定國學基礎的離退休干部、教育工作者,熱心公益事業人士參與社區經典傳承活動,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價值。
四是充分發揮媒體作用,在報紙開設專欄,在電視及網絡新媒體開設專題,對于“蒙學養正”的意義、“國學堂”日常教學和育人業績及時宣傳報導,充分發揮輿論的宣傳引領作用。
五是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就社區“蒙學養正國學堂”建設進行項目立項,借助高校、文化界知名專家和本土優質民間文化傳承組織或個人等力量,開發優質的“蒙學養正”國學課程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,創造性發展。
青報教育在線 高晶欣